考恩房地产经纪(上海)有限公司 1985年《西游记》花光300万,央视来查账,调查人员泪目
当当当当,当当当当,啾啾啾……
86 版《西游记》片头曲这熟悉的旋律,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啊!这部根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《西游记》改编的经典电视剧,曾经长期占据寒暑假热播榜第一名。
哎,你还记得老版《西游记》有多少集不?
虽然时间挺久了,但我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,觉得怎么也得五六十集、七八十集,毕竟取经要过九九八十一难呢。
但是我得跟你说,要是不算 2000 年那部评价不咋地的翻拍,正儿八经的老版《西游记》总共才 25 集,而且 86 年才出到第 11 集,到 1988 年才播完。
为啥会有这种记忆偏差呢?我觉得有俩原因。
那时候啊,《西游记》播出的时候,同类型的电视剧可少啦,网络资源也没现在这么发达,能连续看几十集。所以啊,追剧的人都得守在电视机前,老老实实地从头看到尾。
以前每天看一集,都得看 25 天才能看完,现在网上 50 集的电视剧,最快 2、3 天就能看完,这就容易让人觉得当年的《西游记》集数好多啊。
其次,《西游记》每一集都很长,内容充实,没有广告植入。观众看一集将近一个小时,跟看一部小电影似的,印象当然深刻,就会觉得这部电视剧体量很大,集数很多。
现在,86 版《西游记》是一部无法超越的经典,虽然后来翻拍了多次,但人们一提《西游记》,想到的肯定是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和迟重瑞的唐玄奘。
86 版《西游记》1982 年 7 月 3 日开拍,历经 6 年才拍完前 25 集。这在中国电视剧史上,拍摄时间这么长的,可能是空前绝后了。
现在的电视剧,快的两三个月就能拍完,最慢的也就一年。因为演员拍戏期间要全天候待在剧组,剧组还要负责所有人的生活起居,时间一长,谁都受不了,所以各部门就像机器的齿轮一样紧密配合,为了省成本,疯狂压缩拍摄时间。
奇怪的是,80 年代条件那么艰苦,《西游记》剧组所有演职人员居然用 6 年才拍出 25 集成片,是效率太低还是有啥内情呢?
想知道答案,《西游记》的导演杨洁最有发言权。
1982 年开拍、1986 年上映的《西游记》开拍 30 年后的 2012 年,杨洁决定把当年拍摄《西游记》的艰苦历程记录下来。最初书名叫《重温旧梦》,后来改成了《敢问路在何方》,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。杨洁在这一阶段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这一点。
我写书不是为了诉苦,而是想让大家知道,当年拍电视剧,我们这些人是咋工作的。我忘不了那个时代,忘不了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黄金年代,这本书就算是我对那个年代的纪念吧。
上世纪 80 年代初,中国电视荧屏上港台片、日本片很多,国产电视剧少得可怜。
中央领导发话了:让中央电视台把我国的古典名著拍成电视剧,咱自己也得有拿得出手的电视连续剧啊!用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整点导向正确的正能量题材电视剧,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!
1981 年 11 月,杨洁被领导叫到办公室,问她敢不敢拍《西游记》。杨洁当时 52 岁,她对洪民生说:“只要有钱,我就拍,我接了!”
杨洁是 1979 年央视迎春文艺晚会(首届春晚)的导演之一,还在 1980 年执导了她的第一部电视剧《崂山道士》,评价很高。
可杨洁一直想把《西游记》的故事拍成电视剧,没想到机会说来就来了。
剧组成立后,杨洁才知道拍好《西游记》不是她想的那么容易,这种神话题材的剧本很难表现出来,得用很多电视特效。
那时候我国电视剧刚出现,特技方面完全是白纸一张。电视台虽然买了进口的 ADO 特效机,但效果不理想,因为软件缺失,做出来的人都是扁的。
杨洁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,既然学不会洋玩意,那就用咱自己的土办法,特技不够人来凑。
有一集是孙悟空和妖怪打,要从地上打到天上,来表现打得激烈,可就这么个简单的特技,后期人员根本做不了。
那时候,剧组用了个土法子,就是在野外找了个空地,搭个大蹦床,还临时找了几个跳水运动员来当妖道和孙悟空的替身,让他们从蹦床上弹起来,在空中兵器相交,做出打斗的姿势。
摄像师最惨了,得躺在地上往天上拍,完事后都是灰头土脸的。现在回想起来,杨洁还是觉得挺不好意思的。
“那时候的手段,真的很土。”
杨洁表示,拍摄《西游记》就跟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似的,特技其实都算最容易的问题了,更难的是找拍摄地点,就是选景。
既然是《西游记》,关键就在这个“游”字,不能老在一个地方拍吧。
为了解决场地问题,杨洁迅速组了个选景小分队,还列了个为期两个月的选景计划。
1982 年 3 月 1 日,杨洁带着选景小分队出发,这趟东南之旅持续了 35 天,他们去了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上海、湖南、湖北等地,这些地方的名山大川都有他们的身影,像是安徽的黄山、九华山,浙江的普陀山,湖南的张家界。
同年 4 月 5 号,杨洁她们第二次去选景,这次是往西南走,经过陕西、四川、云南这些地方,然后回北京跟领导汇报。
取景小分队可辛苦了,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,到了地方也没心思看风景,就从专业角度分析取景行不行,有时候还得对接当地的群众演员,累得很!
幸好努力没有白费,大部分拍摄场地都在这次选景中确定了。其实杨洁本来想带选景小分队去泰国和印度,但因为时间和资金的限制,最终未能成行。
没想到,《西游记》开拍几年后,各种传言就出现了,传到杨洁和中央台领导那儿的,还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。
“谁家拍电视剧拍好几年啊,天天到处旅游,这不是磨洋工嘛!杨洁根本就不是认真拍戏的人。听说她在国内玩腻了,现在干脆带着人去印度泰国玩了,应该好好查查她。”
杨洁忙着拍戏,没当回事,结果中央电视台接到举报后急了,赶紧成立调查组去《西游记》剧组了解情况,顺便查账。
调查人员本以为这个“大瓜”稳了,可到了拍摄现场都愣住了,主演和导演组都在吃馒头咸菜,有的还没吃两口,下一场戏就开拍了。
仔细询问调查后发现,《西游记》剧组开支记录明确合理,演员也没有“天价”工资。
就算是戏份最多的孙悟空,一集的演出费也就几十块钱,说杨洁带着人公费旅游,那纯粹是某些人瞎猜的。
领导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,眼眶都红了,好一会儿没说话。之后经过研究,又给剧组追加了 100 万经费。
但在《西游记》拍到第 15 集时,杨洁却被台里叫停了拍摄,原因是这 15 集已把 300 万的前期预算花完了,没钱再拍了。
杨洁不干了,她找到领导,据理力争道,如果现在半途而废,那之前那么多人做的所有努力不都白费了吗?
但上面的决定改不了了,肯定不拨款了,300 万在 80 年代算大钱了,央视不想再往里填,说要拍就自己找赞助,不然就停机。
杨洁回忆,听到领导那么说,她又气又伤心,但从没打算放弃。被迫停机那阵子,她天天去各企业筹款,想拉笔新启动资金。
但那时候的影视作品没有商业化,谁愿意出钱呢,剧组都快解散了。
有些演职人员心疼杨洁到处奔波,也纷纷利用人脉筹款,还有些小观众知道剧组有困难,主动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……
《西游记》剧组的努力终于感动了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的领导,他们借了 300 万给剧组,让剧组渡过了难关。
杨洁拿到这笔钱后,马上又开始拍后面的剧集了,所有演员都不管物价涨了多少,还是拿 6 年都没变过的工资,一集最高 90 元,最低 30 元。
即便如此,这 300 万还是不够拍完,杨洁无奈删了《险渡通天河》《真假美猴王》等 5 集,原本的 30 集变成了我们看到的 25 集。
按理说续作在资金投入和服装道具方面都比老版有很大提升,主演也没换,咋就没延续经典呢?
这很简单,时代不一样了,80 年代能看的剧少,2000 年左右就多了,欧美、日韩、港台的都有,可选择的范围大了,品味自然会更挑。
而且,续作一般都不太受欢迎,毕竟老版《西游记》太经典了,无论制作好坏,都会让人想起美好的过去。
续作除非完美无缺,但凡有一点问题,都会被说是“多此一举”,这很现实,但没办法。
杨洁表示对续作的褒贬不一看得很开,她告诉记者:
哪儿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啊,留点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。
《西游记》能在那个啥也不知道的年代,历经 6 年风雨拍成,还成了经典,总导演杨洁可立了大功。
《西游记》后,杨洁导过不少历史剧,但《西游记》太成功了,难以复制。而且,尽管《西游记》成功了,她一直坚持的艺术追求却有些落后了,这让她很心寒。
有人说杨洁:她不巴结领导,也不吹嘘商人,只挑剧本拍戏,只看角色契合度选演员,坚守着那些“老掉牙”的原则。
杨洁一开始觉得这是夸奖,没觉得有什么不对。但时间长了,她也没办法,只能承认现在不是导演能说了算的时代了。杨洁对着镜头无奈地说:
“现在是有钱就是老大,导演都没话语权,说了也不算。有人还塞钱给我,让我必须用谁谁谁。这潜规则太恐怖了,我可受不了这气,只能不干了。”
杨洁在《敢问路在何方》这本书里有一大段内容是这么说的:
《西游记》让大家记住了美猴王、猪八戒、唐僧和沙和尚,可谁还记得白龙马呢?它多通人性,为剧组付出了很多,吃了很多苦。但拍完后,因为年纪大了,就被人扔在马厩里等死,都没饭吃。我最后一次见到它时,它对外面的一切都已经麻木了,没过多久就孤独地死去了……
杨洁把这篇章取名为《龙驹悲歌》,她告诉记者,她觉得那匹白马就像她自己。
2017 年 4 月 15 日,杨洁离开了,但她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。
她的努力和坚持考恩房地产经纪(上海)有限公司,才成就了《西游记》的传奇。